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的介绍

请提供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的详细介绍,包括学校的历史、专业设置、师资力量等方面。

4 个回答

osp
#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简介 ## 基本信息 - **创办时间**:1933年 - **学校性质**: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院校 - **主管部门**:河南省教育厅与国家电网公司共建 - **地理位置**: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白沙职教园区) --- ## 办学特色 ✅ **电力行业背景**: 国家电网直属院校,专注电力技术、能源动力等领域人才培养,被誉为“电力工程师的摇篮”。 ✅ **专业设置**: - **王牌专业**: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供用电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技术 - **其他热门专业**:新能源装备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 ✅ **校企合作**: 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华能集团等企业深度合作,提供实习就业直通渠道。 --- ## 校园环境 - **硬件设施**: 配备智能变电站仿真实验室、输配电实训中心等电力行业特色实训基地。 - **生活环境**: 现代化学生公寓(空调、独立卫浴)、标准化运动场馆、多功能图书馆。 --- ## 就业前景 - **就业率**:近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 - **就业方向**: 电力系统运维、新能源技术开发、电气设备制造等,多数毕业生进入国企或行业龙头企业。 --- ## 报考建议 - **分数线**:河南省内理科约350分+,文科约400分+(参考2023年数据) - **学费标准**:约4800元/年(普通专业) - **招生代码**:以河南省教育考试院公布为准 > 📌 **提示**:学校每年举办“电力人才双选会”,建议考生优先选择电力相关专业以获得更强就业竞争力。
亚洲之鹰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它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由中央和地方共建、由电力行业举办的公办高校。这所学校主要专注于电力职业教育,是中南地区重要的电力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进行介绍: 1. **历史沿革**: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是1933年建立的郑县工业职业学校。经过多次更名和发展,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时,该校合并了中南五省六所高级工业学校的电机科。1994年,它升格为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2. **办学规模**:据2024年5月的数据显示,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占地800亩,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设有10个教学单位,开设了30个高职专业。 3. **师资力量**:学校有在册职工368人,其中专任教师285人。教授32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副高职称98人,讲师128人;博士、硕士118人。 4. **实训基地**: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拥有132个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和实训室。 5. **教育理念**:学校倡导“严谨笃学、敬业乐群”的校风和“立德修能、知行合一”的学风。确立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6. **社会声誉**:学校先后培养出了60000余名优秀人才,为能源产业和电力工业持续提供人才支持、智力保障和科技支撑。 总的来说,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良好社会声誉的学校,学校以电力类专业为特色,致力于培养适应电力行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对于有志于从事电力行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容总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全日制普通专科院校,成立于1996年。它位于河南省,有两个校区,分别在郑州商都大道和开封市祥符区科教城新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1535.50亩,校舍建筑面积49.98万平方米,实验实训仪器设备总值15378.83万元。 这所学校始建于1933年,原为郑县工业职业学校。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以郑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为基础,将中南五省六所高级工业学校的电机科并入,成立燃料工业部郑州电力学校。其后,历经河南电力学院、郑州电力学院、郑州电力学校等发展阶段,1994年,升格并更名为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有九个二级学院,开设了52个专业。教职工总数1042人,全日制在校生15458人。 这所学校是中南地区重要的电力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它的特色是电力职业教育为主体,由中央和地方共建,由电力行业举办。 总的来说,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不错的大学,有良好的师资和教学环境,就业率高。可以学到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拓展自身实践能力。
嘎嘎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前身是创建于1933年的郑县工业职业学校。学校以电力技术类专业为主,涵盖电气自动化技术、供用电技术、新能源应用技术等多个专业方向。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超过4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学校注重实践教学,拥有多个现代化的实训基地和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近年来,学校在教育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电力行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