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柱凝胶卡的凝胶直径是多少才能沉下去?

请详细解释微柱凝胶卡的工作原理,以及凝胶直径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 个回答

热带牛仔
根据微柱凝胶卡的工作原理和常见设计参数,凝胶的孔径(或有效筛分直径)通常在**3-5微米**范围内。以下是具体分析: --- ### 关键点总结 1. **红细胞尺寸**:单个红细胞的直径约为 **6-8微米**,但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 2. **凝胶孔径设计**: - 微柱凝胶卡的凝胶孔径一般控制在 **3-5微米**。 - 未凝集的单细胞红细胞可通过变形挤过凝胶孔隙,沉降至底部。 - 凝集的红细胞团块因体积增大(>10微米)无法通过孔隙,停留在凝胶层上方。 3. **应用场景**: - 血型检测中,凝集反应会导致红细胞团聚,凝胶孔径设计需平衡“允许单细胞通过”和“阻挡凝集团块”。 --- ### 补充说明 - **凝胶类型**:常用凝胶材料(如琼脂糖或葡聚糖)的交联度决定了孔径大小。 - **实验验证**:若需具体数值,需参考厂商提供的技术参数(如 DiaMed、Ortho 等品牌的微柱卡产品)。 --- **结论**:微柱凝胶卡的凝胶孔径需设计为 **3-5微米**,既能允许未凝集红细胞下沉,又能有效分离凝集反应产物。
polo
这个问题吗?你说的是什么沉下去啊?微柱凝胶卡的凝胶直径和它能否沉下去没有直接的关系哦。不过呢,通常微柱凝胶卡里的微柱直径大概在6毫米左右,你看看是不是这样?
吴福基
微柱凝胶卡是一种用于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实验工具,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凝胶介质将红细胞沉降。凝胶的直径对于实验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凝胶直径在4-6毫米之间时,红细胞能够充分沉降,形成清晰的界面。如果凝胶直径过大,红细胞沉降速度会减慢,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如果凝胶直径过小,红细胞可能无法完全沉降,同样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选择合适直径的凝胶对于微柱凝胶卡实验的成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