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进行5Y分析?请高手指点!

2024年12月14日,产品NADKT-5901在检测过程中发现芯轴头部存在表面划痕缺陷,质量部门依据返工程序对缺陷部件实施了抛光返工作业。但本次返工未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控制程序》(编号QP-023)第5.8条款要求执行风险评估流程,未对抛光工艺可能导致的芯轴尺寸公差偏移、表面硬化层损伤等潜在风险进行失效模式分析,亦未在返工记录中补充工艺参数验证数据。该行为不符合ISO 9001:2015标准第8.7条款关于不合格品控制的要求,存在影响产品装配精度及长期服役性能的潜在质量隐患。

1 个回答

雯雯
# 5Y分析法(五问法)操作指南 ## 一、核心原则 通过连续追问「为什么」定位问题根源(建议追问3-5层) ## 二、实施步骤 ### 1️⃣ 问题界定 - 明确具体现象/事件(避免抽象描述) - 例:某社区青少年辍学率同比上升15% ### 2️⃣ 层级追问 | 层级 | 提问示例 | 备注 | |------|---------|-----| | 1Y | 为什么辍学率上升?→ 家庭经济困难 | 避免停留在表象 | | 2Y | 为什么家庭经济困难?→ 支柱产业衰退 | 关注系统性因素 | | 3Y | 为什么产业衰退?→ 技术升级导致岗位流失 | 分析结构性问题 | | 4Y | 为什么未及时转型?→ 职业培训体系缺失 | 追溯制度性原因 | | 5Y | 为什么培训体系缺失?→ 政企资源对接机制不完善 | 触及根本症结 | ### 3️⃣ 逻辑验证 - 绘制因果链条图(鱼骨图/树状图) - 检验每个层级的因果关系强度(相关系数>0.6) ### 4️⃣ 解决方案 - 针对最终层原因制定干预措施 - 上例:建立「产业-教育」联动培训机制 ## 三、人文社科应用要点 1. 多维度视角:融合经济/文化/制度因素 2. 动态分析:注意历史路径依赖效应 3. 主体参与:利益相关者共同验证推论 4. 伦理考量:避免归因偏见(如污名化特定群体) ## 四、常见误区 ⚠️ 循环论证(A导致B,B导致A) ⚠️ 过早终止于中间层(如停留在「个人不努力」层面) ⚠️ 忽视场域特殊性(直接套用其他案例结论) > 案例延伸:某非遗技艺传承困境的5Y分析,最终发现核心矛盾在于「现代知识产权制度与传统师徒传承模式的冲突」,需建立适应性保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