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如何依据相关法律处理虚拟财产继承的典型案例有哪些?

1 个回答

chenhong
# 法院处理虚拟财产继承的典型案例及法律依据 ## 一、典型案例 ### 1. **微信账号继承案(2019年,北京海淀法院)** - **案情**:被继承人去世后,家属要求继承其微信账号(含聊天记录、支付账户余额等)。腾讯以《微信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中"账号所有权归平台,用户仅有使用权"为由拒绝。 - **判决依据**: - 《民法典》第127条(虚拟财产受法律保护) - 《继承法》第3条(遗产范围包括公民合法财产) - **结果**:法院认定账号内余额属于可继承财产,但要求腾讯配合完成余额继承手续;聊天记录因涉及隐私权不予支持继承。 ### 2. **支付宝账户继承案(2020年,杭州互联网法院)** - **案情**:被继承人支付宝账户中含10万元余额及理财产品,家属主张继承。 - **判决依据**: - 《民法典》继承编第1122条(遗产范围) - 《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第20条 - **结果**:法院判决支付宝公司配合办理账户余额继承手续;理财产品需按金融监管部门规定另行处理。 ### 3. **网络游戏装备继承案(2021年,上海某基层法院)** - **案情**:玩家去世后,家属要求继承其价值约5万元的游戏账号及装备。 - **判决依据**: - 《民法典》第127条 - 《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第24条 - **结果**:法院认定游戏账号属于虚拟财产,但因用户协议明确禁止账号交易,最终调解平台折现补偿家属3.8万元。 ### 4. **比特币继承纠纷案(2022年,深圳中院)** - **案情**:被继承人持有18枚比特币,家属要求确认继承权。 - **判决依据**: - 《民法典》第127条 - 央行等五部委《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 - **结果**:确认比特币作为虚拟财产的可继承性,但要求继承后不得用于非法金融活动。 ## 二、法律分析要点 1. **裁判思路**: - 用户协议与法律冲突时,优先适用法律规定 - 区分账号使用权(受协议限制)与账户内财产所有权(可继承) - 涉及隐私数据需进行合法性审查 2. **处理原则**: - 有明确价值评估标准的直接继承(如账户余额) - 具有人身属性的虚拟财产(如社交账号)限制继承 - 禁止流通的虚拟财产(如违规游戏装备)不予继承 3. **法律衔接**: - 《数据安全法》第21条(数据处理原则) -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49条(死者个人信息处理)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法典〉继承编的解释》第3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