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浇注包(混凝土/砂浆等施工材料容器)破损时的处置应依据以下规范:
---
### 一、**核心依据规范**
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 明确施工过程中材料运输、储存和使用的质量控制要求,破损容器可能导致材料污染或性能下降时需按规范废弃或处理。
2.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
- 规定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处置流程,破损容器可能造成泄漏或污染时需立即采取隔离、清理等措施。
3.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 要求施工单位对施工材料、设备及容器的安全使用负责,破损后需按应急预案处理并报告。
---
### 二、**处置流程要点**
1. **立即停止作业**
- 发现破损后停止使用,避免材料污染或人员受伤。
2. **设置警示标识**
- 按《施工现场安全标志设置规范》划定危险区域。
3. **评估影响**
- 检查材料是否受污染,若已污染需按《建筑废弃物处理技术规范》分类处置。
4. **按方案清理/修复**
- 清理泄漏物时需穿戴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有害物质。
5. **记录与报告**
- 填写《施工事故记录表》,向监理单位及业主单位报备。
---
### 三、**法律责任**
- 未及时处置导致安全事故的,可能违反《安全生产法》第102条,需承担整改、罚款等责任。
- 污染环境未妥善处理的,可能违反《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相关规定。
---
**注**:具体操作需结合现场实际,并由专业技术人员或安全员指导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