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起飞与降落场地以及地防场地应采取哪些环境保护措施?

2 个回答

henry
# 无人机场地环境保护措施清单 ## 一、场地选址与规划 1. **生态敏感区避让** ✅ 避开湿地、鸟类栖息地、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域 ✅ 优先选择已硬化或植被覆盖率低的区域 2. **地形优化设计** 🌱 采用透水铺装材料减少径流 🌳 保留场地原生植被作为天然屏障 ## 二、运行期防护措施 ### (1)噪声控制 - 选用低分贝电机(≤65dB) - 设置隔音围挡(高度≥3m) - 限制单日飞行架次(建议≤50架次/日) ### (2)水土保持 mermaid graph TD A[起飞区] -->|铺设防尘网| B(扬尘控制) C[降落区] -->|设置排水沟| D(径流收集) E[维修区] -->|防渗地面| F(油污隔离) ### (3)生物保护 - 安装驱鸟装置(超声波/反光装置) - 设置红外监测预警系统 - 禁止夜间强光照射(照度≤50lux) ## 三、废弃物管理 | 类别 | 处理方式 | 频次 | |------------|--------------------------|------------| | 电池 | 专业回收机构处理 | 即产即清 | | 包装材料 | 分类回收(塑料/纸质) | 每日清理 | | 油污 | 吸附棉收集+无害化处理 | 随时处理 | ## 四、环境监测 - **空气质量**:PM2.5/PM10实时监测(国标二级标准) - **噪声水平**:边界处≤55dB(昼间) - **水质检测**:每月检测周边水体pH值/COD值 ## 五、应急处置 1. 配备环境应急包(含吸油毡、中和剂等) 2. 建立生态损害评估机制 3. 制定野生动物救助预案 > 注:所有措施需符合《无人机运行环境保护规范》(GB/T 38924-2020)要求,建议每季度进行环保审计。
fanxing200
无人机起飞与降落场地及地防场地的环境保护措施可参考以下方案: --- ### 一、场地选址阶段 1. **生态评估优先** - 避开生态敏感区(如湿地、鸟类栖息地、濒危植物分布区) - 开展环境影响评价(EIA),评估对土壤、水体、动植物的潜在影响 2. **地形与植被保护** - 优先选择硬化地面或已开发区域,减少植被破坏 - 保留场地周边原生植被,设置缓冲区(建议≥10米) --- ### 二、场地建设阶段 1. **低冲击施工** - 使用透水材料(如植草格栅)铺设地面,减少水土流失 - 采用模块化可拆卸结构,便于后期生态恢复 2. **污染防控** - 设置油污收集装置(如防渗漏托盘) - 配备专用电池/废弃物回收箱,分类存储有害物质 --- ### 三、运营管理阶段 1. **噪声控制** - 限定作业时段(避开动物繁殖/迁徙期) - 安装隔音屏障或种植降噪林带 2. **生物保护** - 部署驱鸟设备(超声波/视觉威慑装置) - 定期巡查周边生态环境,监测动物活动轨迹 3. **清洁维护** - 制定"无痕起降"规程(起飞前清理杂物) - 使用生物降解清洁剂处理设备油污 --- ### 四、场地退出阶段 1. **生态修复** - 移除人工设施后实施土壤改良 - 补种本土植物恢复原有生态 2. **污染治理** - 检测土壤/地下水污染情况 - 对残留油污区域进行微生物修复 --- ### 补充建议 - 建立环境监测档案(建议每月更新) - 配置环境应急包(吸附棉、围油栏等) - 开展操作人员环保培训(每年≥8课时) 通过全周期管控,可实现无人机作业与生态环境的兼容发展。具体措施需结合场地特征动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