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不完全性截瘫和完全性截瘫的临床表现?

1 个回答

粟米
# 不完全性截瘫与完全性截瘫的临床鉴别要点 ## 一、核心区别 不完全性截瘫和完全性截瘫的根本区别在于**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是否保留部分神经功能**。 --- ## 二、临床表现对比 ### 1. 不完全性截瘫 - **运动功能** ✓ 损伤平面以下存在部分自主运动(如单侧/双侧下肢微弱活动) ✓ 肌力分级通常为1-3级(不完全丧失) - **感觉功能** ✓ 存在部分感觉保留(触觉/痛觉/温度觉) ✓ 骶部感觉常存在(如肛门周围皮肤感觉) - **反射活动** ✓ 可能出现病理反射(如Babinski征阳性) ✓ 肛门反射/球海绵体反射可引出 - **特殊体征** ✓ 可能伴随特定综合征(如中央索综合征、前索综合征) ### 2. 完全性截瘫 - **运动功能** ✗ 损伤平面以下完全瘫痪(肌力0级) ✗ 无任何自主运动(包括肛门括约肌) - **感觉功能** ✗ 所有感觉(浅/深感觉)完全丧失 ✗ 骶部感觉缺失(包括肛门周围) - **反射活动** ✗ 损伤早期出现脊髓休克(反射消失) ✗ 休克期后出现反射亢进(但无自主控制) - **排尿功能** ✗ 完全性尿潴留(需导尿) --- ## 三、关键鉴别检查 1. **肛门指检** - 不完全性:存在肛门括约肌自主收缩 - 完全性:肛门括约肌松弛无收缩 2. **骶部神经功能评估** - 不完全性:存在肛周感觉/自主收缩 - 完全性:骶部感觉和运动功能完全丧失 3. **球海绵体反射** - 不完全性:可能保留 - 完全性:休克期后反射亢进但无功能意义 --- ## 四、临床意义 ▶ 不完全性截瘫提示存在神经修复可能(预后相对较好) ▶ 完全性截瘫需警惕并发症(如压疮、深静脉血栓等) ⚠ 注意:需结合影像学(MRI/CT)和神经电生理检查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