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济失调的主要临床表现
共济失调是由小脑、脊髓或前庭系统损伤引起的运动协调障碍,主要表现为以下症状:
1. 站立和步态异常
- 站立不稳:患者常表现为双足分开、身体摇晃(类似“醉酒”状态),闭眼时可能加重(Romberg征阳性多见于感觉性共济失调)。
- 步态异常:行走时呈“宽基底步态”(两脚间距大)、左右摇摆、步态蹒跚,严重时需搀扶或无法行走。
2. 辨距不良(Dysmetria)
- 动作幅度控制障碍,如:
- 指鼻试验:患者闭眼后手指无法准确触碰鼻尖,可能出现过度(“过指”)或不足(“欠指”)。
- 跟膝胫试验:下肢动作不连贯,脚跟难以沿对侧小腿直线下滑。
3. 轮替运动障碍(Dysdiadochokinesia)
- 快速交替动作困难,如:
- 手掌翻转测试:无法流畅完成快速旋前、旋后动作。
- 拍腿动作:节奏紊乱、动作笨拙。
4. 其他常见症状
- 意向性震颤:接近目标时(如拿水杯)出现肢体抖动,静止时消失。
- 构音障碍:说话含糊、音节分离(“吟诗样语言”)。
- 眼球震颤:眼球不自主节律性颤动(多见于前庭性共济失调)。
- 肌张力低下:肌肉松弛、关节活动范围增大。
注:具体症状可能因病因(如小脑萎缩、多发性硬化、酒精中毒等)不同而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