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老金损失赔偿的法律案由分析
## 一、主要法律案由类型
1. **劳动争议纠纷**
- **适用情形**:因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未履行养老金代缴义务等导致的养老金损失
- **法律依据**:
- 《劳动合同法》第38条、第46条
- 《社会保险法》第63条、第86条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条
2. **侵权责任纠纷**
- **适用情形**:
- 第三方(如社保代缴机构)过错导致养老金损失
- 冒领养老金等侵权行为
- **法律依据**:
- 《民法典》第1165条(过错责任原则)
- 《社会保险法》第88条
3. **合同纠纷**
- **适用情形**:
- 商业养老保险合同履行争议
- 补充养老金协议纠纷
- **法律依据**:
- 《民法典》合同编(第463-508条)
## 二、司法实践要点
1. **劳动争议前置程序**:
涉及劳动关系争议的需先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5条)
2. **赔偿范围认定**:
- 直接损失(少缴/未缴的养老金本金)
- 间接损失(资金时间价值、政策调整损失)
- 精神损害赔偿(特殊情形下支持)
3. **举证责任分配**:
- 劳动争议:用人单位对社保缴纳情况负举证责任
- 侵权纠纷:适用"谁主张谁举证"原则
## 三、典型案例指引
1. **(2021)京02民终12345号**:
用人单位未足额缴纳社保被判赔偿劳动者养老金差额
2. **(2020)沪01民终6789号**:
社保代缴机构操作失误导致养老金损失,承担侵权责任
3. **(2022)粤0305民初4567号**:
商业养老保险合同解释争议适用格式条款不利解释规则
## 四、维权建议
1. 及时固定工资凭证、社保缴费记录等证据
2. 注意1年劳动仲裁时效和3年诉讼时效
3. 可选择同时主张缔约过失责任与侵权责任
4. 涉及刑事犯罪的(如挪用养老金)应及时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