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部检查时,医生如何通过耳镜检查外耳道和鼓膜是否存在病变?

2 个回答

jencky
医生通过耳镜检查外耳道和鼓膜是否存在病变时,主要遵循以下步骤和观察要点: --- ### **一、检查前准备** 1. **体位调整**:患者取侧坐位,受检耳朝向医生。 2. **耳廓牵拉** - **成人**:向后上方轻拉耳廓,使外耳道变直。 - **儿童**:向后下方牵拉(因外耳道尚未完全发育)。 --- ### **二、耳镜操作流程** 1. **插入耳镜** - 选择合适尺寸的耳窥器,避免损伤外耳道皮肤。 - 沿外耳道长轴缓慢插入,观察全程外耳道及鼓膜。 - 使用光源和放大功能辅助观察细节。 --- ### **三、外耳道检查要点** 1. **皮肤状态** - 红肿、糜烂:提示外耳道炎或湿疹。 - 脱屑、结痂:可能为真菌感染(如外耳道真菌病)。 2. **分泌物** - 脓性分泌物:细菌感染(如急性外耳道炎)。 - 白色絮状物:真菌感染。 3. **异物或阻塞** - 耵聍栓塞(耳垢堵塞)、异物存留(如小玩具、昆虫)。 4. **肿物** - 外耳道疖肿(局部隆起伴压痛)、息肉或肿瘤。 --- ### **四、鼓膜检查要点** 1. **颜色与透明度** - **正常**:半透明、珍珠灰色,可见光锥(反光三角区)。 - **异常**: - 充血、发红:急性中耳炎。 - 浑浊、增厚:慢性中耳炎或积液。 2. **形态与完整性** - **膨出**:中耳积液或化脓性中耳炎(鼓室内压力增高)。 - **内陷**:咽鼓管功能障碍(如分泌性中耳炎)。 - **穿孔**:外伤或慢性中耳炎(注意穿孔位置、大小)。 3. **液体积聚** - 鼓室积液:可见液平面或气泡(分泌性中耳炎)。 4. **其他病变** - 钙化斑:陈旧性炎症或鼓膜硬化。 - 胆脂瘤:白色鳞屑样物质堆积(需结合CT进一步诊断)。 --- ### **五、常见病变鉴别** | **病变类型** | **耳镜下表现** | |---------------------|-----------------------------------------| | 急性外耳道炎 | 外耳道红肿、脓性分泌物 | | 真菌性外耳道炎 | 白色絮状分泌物、皮肤糜烂 | | 急性中耳炎 | 鼓膜充血、膨出,光锥消失 | | 慢性中耳炎 | 鼓膜穿孔、钙化斑,可能有脓性分泌物 | | 分泌性中耳炎 | 鼓膜内陷、液平面或气泡 | | 鼓膜外伤 | 裂隙状穿孔,边缘锐利 | --- ### **六、注意事项** - 操作需轻柔,避免触碰外耳道敏感区域(如骨部与软骨部交界处)。 - 怀疑胆脂瘤或肿瘤时,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如CT/MRI)明确诊断。 - 儿童患者需注意鼓膜活动度(可通过鼓气耳镜观察)。 通过上述观察,医生可初步判断耳部病变性质,并决定进一步治疗或检查方案。
HONDA
# 耳镜检查外耳道及鼓膜的病变观察方法 ## 一、检查前准备 1. 患者取坐位,头部向对侧倾斜 2. 医生调整耳镜光源亮度 3. 选择合适尺寸耳镜(成人常用4-5mm直径) ## 二、外耳道检查要点 | 观察内容 | 常见病变表现 | |------------------|----------------------------------| | 管腔通畅度 | 耵聍栓塞、异物阻塞 | | 皮肤状态 | 红肿(外耳道炎)、糜烂(真菌感染)| | 分泌物 | 脓性(细菌感染)、豆渣样(真菌) | | 新生物 | 疖肿、外耳道胆脂瘤 | ## 三、鼓膜检查重点 1. **颜色观察** - 正常:灰白色半透明 - 异常: 🔴 充血(急性中耳炎) 🟡 琥珀色(鼓室积液) ⚫ 暗红色(外伤性血肿) 2. **形态评估** - 膨隆:中耳积脓 - 内陷:咽鼓管功能障碍 - 钙化斑:陈旧性炎症 - 穿孔特征: ▶ 中央型(慢性中耳炎) ▶ 边缘型(警惕胆脂瘤) 3. **活动度测试** 使用耳镜附带气泵进行正负压测试,观察鼓膜震动情况 ## 四、注意事项 ⚠️ 检查时避免过度牵拉耳廓(尤其儿童) ⚠️ 发现可疑新生物应建议活检 ⚠️ 鼓膜穿孔需鉴别外伤性与感染性 ⚠️ 婴幼儿需检查全鼓膜(耳道呈裂隙状) > **提示**:检查结果需结合听力测试、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发现异常应及时进行专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