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量单位'分'起源于哪个朝代?"

古代中药方剂中"分"作为剂量单位的换算关系需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在明清时期形成的"市制"计量体系中,通常1两=10钱=100分,即1分=0.1钱=0.01两。若按现代换算标准(1两≈37.3克),则1分≈0.373克。但实际应用中需注意三个关键点:其一,汉唐时期度量衡不同,需用特殊换算表;其二,部分医籍存在"分"作等分单位的特殊用法;其三,现代临床多采用公制单位,建议古方换算时参照《中国药典》标准(1钱≈3克,1分≈0.3克),并需结合具体药材密度和临床经验调整。

2 个回答

吴福基
# 历史上重量单位「分」的起源 **答案:** **西汉时期**(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 ## 背景说明 「分」作为重量单位,是中国古代度量衡体系中「十进制细分」的产物。根据《汉书·律历志》记载,汉代继承并完善了秦代度量衡制度,确立了「两→钱→分」的十进制细分规则: - **1两 = 10钱** - **1钱 = 10分** ## 关键证据 1. **文献记载** 《汉书·律历志》首次明确将「分」作为法定重量单位,用于药物、贵金属等精细称量场景。 (例:汉代医书《伤寒杂病论》中,药方剂量常用「分」为单位) 2. **出土文物** 汉代权衡器物(如砝码、天平)的考古发现中,存在对应「分」量级的实物,印证了文献记载。 --- ## 后续发展 - **魏晋至明清**:沿用「分」作为小重量单位,但具体标准因朝代略有调整。 - **现代换算**:按清代标准,1分≈0.372克;现代中药计量中,1分≈0.3克。 --- ## 相关概念 - **非重量单位**:需注意「分」在长度(如1寸=10分)、土地面积(如亩的细分)等其他度量系统中含义不同。
明记
# 历史上重量单位“分”的起源 ## 起源朝代 **唐代(618年—907年)** 重量单位“分”作为官方标准计量单位的明确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唐代**。唐代是中国古代度量衡制度发展的重要时期,确立了以“十进制”为基础的权衡体系。 --- ## 历史背景 1. **度量衡改革** 唐代在继承秦汉以来度量衡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十进制划分方式,将“两”以下单位细化为“钱”和“分”: - **1两 = 10钱** - **1钱 = 10分** 这种划分方式极大便利了日常交易与医药、冶金等领域的精准计量。 2. **文献依据** - 《唐六典》《新唐书·食货志》等典籍中明确记载了“分”作为法定重量单位的使用。 - 唐代医药典籍(如《千金方》)中,“分”被广泛用于药方剂量。 --- ## 后续发展 - **宋元明清沿用**:唐代确立的“分”制被后世继承,成为中国古代小重量单位的基准。 - **近代调整**:清末至民国时期,受国际单位影响,“分”逐渐被“克”取代,但在传统中医药领域仍保留使用。 --- ## 小结 “分”作为官方重量单位,其标准化始于唐代的度量衡改革,体现了中国古代科学管理的进步。
  • 1 关注
  • 0 收藏,8703 浏览
  • 提出于 2025-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