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型、2型与妊娠期糖尿病核心差异对比
## 一、发病原理差异
| **类型** | **核心发病机制** |
|-----------------|--------------------------------------------------------------------------------|
| **1型糖尿病** | 自身免疫破坏胰岛β细胞 → 胰岛素绝对缺乏(多青少年起病) |
| **2型糖尿病** | 胰岛素抵抗为主 + 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多肥胖/中老年起病) |
|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胎盘激素(如hPL)→ 胰岛素抵抗加重 → 超出胰岛代偿能力 |
## 二、治疗手段差异
| **类型** | **首选治疗方式** | **药物使用特点** |
|-----------------|------------------------------------------|--------------------------------------------------|
| **1型糖尿病** | 终身胰岛素注射 | 需基础+餐时胰岛素联合治疗 |
| **2型糖尿病** | 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等) | 病程后期可能需胰岛素补充治疗 |
| **妊娠期糖尿病**| 饮食运动控制(首选) | 禁用口服降糖药 → 胰岛素为唯一安全药物(如门冬胰岛素) |
## 三、日常护理要点
### 1型糖尿病
- 🩸严格血糖监测(4-8次/日)
- 💉精准计算胰岛素用量(需考虑饮食/运动量)
- 🚨防范酮症酸中毒(随身携带葡萄糖应急)
### 2型糖尿病
- ⚖️体重管理(BMI<24kg/m²)
- 🥗低GI饮食(控制总热量摄入)
- 🏃♂️规律有氧运动(每周≥150分钟)
### 妊娠期糖尿病
- 🤰孕期血糖控制标准更严格(空腹≤5.3mmol/L,餐后1h≤7.8mmol/L)
- 📈每周3天以上血糖日志记录
- 👶产后6-12周复查OGTT(排除持续高血糖状态)
## 四、关键鉴别要点
| **特征** | **1型** | **2型** | **妊娠期** |
|------------------|-------------------|-----------------------|-------------------|
| 起病年龄 | <30岁 | >40岁 | 妊娠中晚期 |
| C肽水平 | 极低/缺失 | 正常/偏高 | 正常/代偿性增高 |
| 自身抗体 | 阳性(GADA等) | 阴性 | 阴性 |
| 产后转归 | - | - | 多数可恢复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