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本身并未明确声明“神迹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稀有”,但通过分析经文和神学传统,可以得出一些相关观点:
---
### 一、**旧约与新约中的神迹分布**
1. **旧约的集中性神迹**
- 神迹常与关键历史事件或领袖相关(如摩西、以利亚、以利沙),例如:
- **出埃及的神迹**(《出埃及记》7-14章)
- **约书亚停住日月**(《约书亚记》10:12-14)
- 目的:显明神的权能、拯救以色列民,或审判敌对势力。
2. **新约的密集神迹**
- 耶稣和使徒行神迹的频率较高(如医治、复活、自然奇迹),例如:
- **五饼二鱼**(《马太福音》14:13-21)
- **拉撒路复活**(《约翰福音》11:38-44)
- 目的:印证耶稣弥赛亚的身份和福音的权柄(《约翰福音》20:30-31)。
---
### 二、**关于神迹减少的暗示**
1. **耶稣对“求神迹世代”的批评**
- 耶稣曾指责某些人“除了约拿的神迹以外,再没有神迹给他们看”(《马太福音》12:39),暗示神迹的目的并非满足好奇心,而是引导人悔改。
2. **使徒时代后的记载变化**
- 新约后期(如使徒行传之后)的圣经书卷较少记录大规模神迹,可能反映神迹的焦点从“外在印证”转向“内在信心”(参《希伯来书》11:1)。
---
### 三、**神学解释的分歧**
1. **终止论(Cessationism)**
- 认为神迹是特定时代的标志(如使徒时期),随着圣经正典完成而逐渐减少或终止,强调“信心不凭眼见”(《哥林多后书》5:7)。
2. **延续论(Continuationism)**
- 主张神迹仍可能发生,但需符合神的旨意和圣经原则(《雅各书》5:14-16),强调圣灵持续的工作。
3. **时代论(Dispensationalism)**
- 认为不同历史阶段(如律法时代、恩典时代)中,神迹的作用和频率因神的计划而变化。
---
### 四、**总结:圣经的核心焦点**
- 神迹的本质是彰显神的权能、应许和救赎计划,而非单纯追求超自然现象。
- 圣经强调“信道是从听道来的”(《罗马书》10:17),最终指向对基督的信心。
- 是否“神迹变稀有”取决于人对神的旨意和时代使命的理解,而非圣经的明确宣告。
---
**结论**:圣经未直接断言神迹会减少,但强调神迹的目的性。现代信徒需避免将神迹工具化,而是关注其背后的属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