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 是指因外伤、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脊髓结构或功能受损,进而引起运动、感觉或自主神经功能(如排尿、排便等)障碍的疾病。脊髓是连接大脑与身体的重要神经通路,损伤后可能造成暂时性或永久性功能障碍。
🔍 关键特点
损伤类型
- 完全性损伤:脊髓横断,损伤平面以下功能完全丧失。
- 不完全性损伤:脊髓部分受损,可能保留部分功能(如触觉或运动能力)。
常见损伤部位
- 颈椎损伤:可能导致四肢瘫痪(四肢无法活动)。
- 胸椎/腰椎损伤:可能引发截瘫(下半身瘫痪)。
⚠️ 常见原因
- 外伤性原因:车祸、跌落、暴力撞击、运动损伤等。
- 非外伤性原因:脊髓肿瘤、感染、血管病变(如中风)、退行性疾病(如脊髓型颈椎病)。
🚨 典型症状
- 运动障碍:肢体无力或瘫痪。
- 感觉异常:损伤平面以下麻木、刺痛或感觉丧失。
-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大小便失禁、血压异常、体温调节障碍。
- 并发症:压疮、深静脉血栓、呼吸系统感染(高位损伤时)。
🏥 诊断与治疗
- 诊断:通过 MRI/CT 扫描、神经功能评估确定损伤位置和程度。
- 急性期治疗:手术减压、固定脊柱,使用激素(如甲基强的松龙)减轻炎症。
- 康复治疗:物理治疗、辅助器具、心理支持,帮助恢复功能或适应生活。
💡 预防与注意事项
- 避免高风险活动(如高危运动、不规范驾驶)。
- 及时治疗脊柱疾病(如椎间盘突出)。
- 损伤后需长期随访,预防并发症。
脊髓损伤的预后与损伤程度、救治时机密切相关,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