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痔与直肠脱垂的区别
1. 定义与发生部位
- 外痔:位于肛门齿状线以下,是肛管皮下静脉丛扩张或血栓形成的团块,表面覆盖皮肤。
- 直肠脱垂:指直肠黏膜或全层(包括肠壁)向下移位,甚至脱出肛门外的疾病。
2. 症状表现
类型 | 外痔 | 直肠脱垂 |
---|---|---|
外观 | 肛周皮肤隆起,呈紫红色或暗紫色肿物 | 直肠黏膜或肠管脱出肛门,呈环形或圆柱状 |
疼痛 | 急性期(如血栓性外痔)疼痛明显 | 通常无剧烈疼痛,可能伴随坠胀感 |
出血 | 较少直接出血,但可能因摩擦破溃 | 黏膜损伤时可出现黏液或血性分泌物 |
排便影响 | 排便时可能加重不适 | 排便时脱出,严重者需手动复位 |
3. 病因
- 外痔:久坐、便秘、妊娠、长期腹泻等导致肛周静脉压力增高。
- 直肠脱垂:盆底肌松弛、长期腹压增高(如慢性咳嗽、便秘)、老年或多次分娩女性高发。
4. 治疗方向
- 外痔:
- 保守治疗:温水坐浴、外用药物(如痔疮膏)、调整饮食。
- 手术治疗:血栓剥离术或外痔切除术(严重时)。
- 直肠脱垂:
- 轻症:提肛锻炼、硬化剂注射。
- 重症:需手术(如直肠悬吊术或腹腔镜修复)。
5. 简单鉴别方法
- 触摸质地:外痔为柔软静脉团,直肠脱垂脱出物为肠黏膜或肠管,质地更软且可回纳。
- 伴随症状:外痔多伴肛门瘙痒/疼痛,直肠脱垂可能有排便不尽感或肛门失禁。
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