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元素的定义确实是基于原子的核电荷数,也就是质子数。钠(Na)的原子序数是11,这意味着一个钠原子有11个质子和通常也有11个电子。
但是,当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钠离子(Na⁺)时,它的电子数就变成了10。尽管电子数变了,但质子数还是11,所以它的核电荷数没有变,仍然是11。因此,无论是钠原子还是钠离子,它们的质子数都是11,这就意味着它们都属于钠元素。
简单来说,元素的身份是由质子数决定的,不是由电子数决定的。所以即使钠原子和钠离子的电子数不同,它们仍然都是钠元素,因为它们的质子数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