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描述Al与HCO3-的双水解反应时,不使用可逆符号?

请解释在描述这种化学反应时,为什么不使用可逆符号来表示反应的方向性。

3 个回答

肥鹏
在描述Al³⁺与HCO₃⁻的双水解反应时,通常不使用可逆符号(⇌),原因如下: ### 1. **反应彻底性** Al³⁺和HCO₃⁻的双水解反应中,生成的产物(如Al(OH)₃沉淀和CO₂气体)会脱离反应体系: - **Al(OH)₃** 是难溶的胶状沉淀,难以重新解离。 - **CO₂** 以气体形式逸出,导致反应正向进行到底。 这种“产物脱离体系”的特性使反应不可逆,故用单向箭头(→)而非可逆符号。 --- ### 2. **相互促进的强水解** - **Al³⁺水解**: $$\text{Al}^{3+} + 3\text{H}_2\text{O} \rightleftharpoons \text{Al(OH)}_3 \downarrow + 3\text{H}^+$$ - **HCO₃⁻水解**: $$\text{HCO}_3^- + \text{H}_2\text{O} \rightleftharpoons \text{CO}_3^{2-} + \text{H}_3\text{O}^+$$ 两步骤生成的H⁺与OH⁻结合为水,相互促进水解,最终反应式为: $$\text{Al}^{3+} + 3\text{HCO}_3^- \rightarrow \text{Al(OH)}_3 \downarrow + 3\text{CO}_2 \uparrow$$ --- ### 3. **实际书写惯例** 若反应产物完全脱离体系(沉淀+气体),通常默认反应完全进行,无需标可逆符号。若需强调动态平衡(如实验室条件限制),可补充说明。 **总结**:因产物脱离体系导致反应不可逆,故用单向箭头(→)。
yeung
在描述Al与HCO3-的双水解反应时,不使用可逆符号是因为这个反应是单向的,不可逆的。 具体来说,当铝(金属)与碳酸氢根离子(HCO3-)发生反应时,会生成氢氧化铝(Al(OH)3)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CO2)。这个反应是不可逆的,因为生成的氢氧化铝是一种难溶的沉淀,而二氧化碳则以气体形式逸出,无法再回到原来的反应物状态。 因此,在化学方程式中,我们通常用单向箭头“→”来表示这种不可逆的反应过程,而不是使用可逆符号“⇌”。 希望这个解释对你有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wahfen
在化学中,双水解反应通常是指一种离子与另一种离子结合形成弱电解质的过程。在这个反应中,铝离子(Al3+)和碳酸氢根离子(HCO3-)会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根离子。由于这个反应是一个不可逆过程,即一旦反应发生,产物不会自发地变回反应物,因此在描述这种反应时,我们通常不会使用可逆符号。可逆符号通常用于表示反应可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但在这个特定的反应中,反应的方向性是固定的,所以不需要使用可逆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