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苟且偷生" vs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 **对比维度** | **苟且偷生** |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
|--------------------|---------------------------|-------------------------------|
| **核心态度** | 被动妥协 | 主动隐忍 |
| **价值取向** | 放弃尊严的生存 | 保全根基的智慧 |
| **时间维度** | 只关注当下存活 | 为未来布局 |
| **情感色彩** | 贬义(丧失气节) | 褒义(战略退让) |
#### 具体差异说明:
1. **动机差异**
前者是单纯为活命而放弃原则(如《水浒传》中高衙内欺压百姓时的狗腿子),后者是为保存核心力量(如刘备败走白帝城仍存复汉之志)。
2. **行为边界**
"苟且偷生"常伴随损害他人利益(如抗战时期汉奸出卖同胞),而"留青山"更多是自我牺牲(如文天祥狱中写《正气歌》等待转机)。
3. **历史印证**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被视作后者典范,而明朝洪承畴降清则被归为前者——同样都是暂时屈从,评判标准在于是否保持复兴的信念与底线。